第一百九十章 策论1-《嗣子荣华路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有科举试能一次过之人,少之又少,大多都是厚积薄发。多下场几次,累积了经验和学识。而这些人,若是第一次没过,那日后还有信心能考第二次吗?

    更何况他们皆认为不管守擂成不成功,反正也不可能被书院淘汰。因此,这些人就更不可能冒险了。

    说到底,做学问,有了畏惧之心,便会失了信念,被磨平了志气。如此心态,要不得。

    谈郁维叹了口气,其实他也是硬着头皮上罢了!若是与其余四人一般,不战而降,他也会唾弃自己的。

    提笔愣了半晌,谈郁维突然发现不知该如何下笔。倒不是说一无所知,而是因为西晋实在太复杂了。如何富庶起来,他根本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建议。

    余泗霖抬头看了余韵一眼,可余韵此刻却是将目光都投向了正在奋笔疾书的杜尘澜。

    萧和瑧也在心中思索着,这题该如何解。策论,他当然是学过的。此题,他也与族学中的夫子相互探讨过。

    之前老师曾说过一些他的见解,但只是就西晋的时局详解了几句。至于如何解决,夫子也是含糊带过。

    其余先不说,先说若只是劝农桑,可西晋土地贫瘠,农作物存活不易,投入远比收益多,当地百姓每年税粮都交不起。

    至于用税银置换,那就更别提了。西晋的百姓连温饱都不能解决,哪里来的闲银?

    余泗霖也忍不住看向杜尘澜,这道策论,要想答得出彩,难!极难!

    即便是他,也只能围绕时事点几句。若说有什么建议,这一时半会的,哪里能想得到?

    不过今日这策论,本就有些超出他们的学识了。能点了几句,应该也算是过了的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