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十一节 坐吃山空-《仙都》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周吉的“野望”正合“陈素真”的心意,“汽修基地”是战争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,“冯煌”能力有限,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,完全交给周吉又有些放心不下,他很知趣,拉上“申屠平”一起干,人尽其才物尽其用,顺便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,非常好。至于他想要的东西,药品,仪器,设备,捣鼓什么转基因作物,还惦记着养猪养牛……给他!

    得了“陈素真”许可,“冯煌”吃下定心丸,放开手脚与周吉谈起了“生意”,先用南山车队投石问个路,看看“汽修工”的水平如何,再做进一步打算。对方的服务很周到,承诺由“汽修基地”派出半挂车装运接送,完全不用“冯煌”操心,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向周吉开放云溪市的大学和研究所,让他们进实验室挑些药品仪器设备回去做实验,这样送上门的好事,当然是越多越好。

    亲兄弟明算账,周吉没有贪心占便宜,他领着陆葳和潘云一家家评估,明码标价,看中哪个实验室,折算多少辆车的维修保养,谈妥了签订合同,白纸黑字落在纸面上,讲究一个公开透明。当然签合同这种事不用周吉和“冯煌”出面了,具体细节由手下人谈,原则上第一期用三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,折合南山车队两年的车辆维护。

    一期的合同是司马杨和“蜘蛛侠”谈下来的,双方谈得很顺利,没怎么讨价还价,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,出于好奇,“冯煌”和“申屠平”还旁听做了个见证。“蜘蛛侠”原本是“装甲机械化混编部队”的轻步兵,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,“卢宁”把它安排到后方休养,在南山车队做个挂名的“队长”,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上前线了。

    南山车队主要是为南山别墅的“寄生种”上层服务,大小车辆加起来30来辆,“陈素真”的座驾UAZ-452型军用越野车也在其中,故障抛锚确实是个问题,“寄生种”司机油门离合器方向盘玩得贼溜,修车排除故障却是外行,更不用说平时维护保养了。司马杨做好计划,派出半挂车前往云溪市南山别墅,分批把车辆运回上关区“汽修基地”,清洗检测,做一次大保养,没问题的送回云溪市交付南山车队,有问题的留下来检修,短时间内修不好,就调换一辆同型号的车辆,肯定不耽误车队用车。

    前后陆陆续续耗费两个多月,该修的修,该换的换,南山车队的车辆焕然一新,之后每5000公里或半年保养一次,包括更换机油和机滤、检查轮胎气压和磨损情况、刹车系统、空气滤清器等,每10000公里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包括更换空调滤芯、检查冷却液和刹车液、电池电量和状态、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,所有这些都罗列在合同上,清清楚楚,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“蜘蛛侠”对“汽修基地”的服务非常满意,保养过的车辆明显不一样,车况良好,几乎没有再发生半途抛锚,车队的司机赞不绝口,一致要求这样的“维护保养”要继续下去,省事省心,开车成为一种享受,而不再是工作。

    第一炮成功打响了,连“陈素真”都有所耳闻,“冯煌”与有荣焉,他决定与周吉洽谈第二笔“生意”,打包60辆军用卡车,陆续交付“汽修基地”保养维护。“装甲机械化混编部队”的卡车有五种型号,使用不同功率的柴油发动机,除了运输作战人员、弹药物资外,也可改装为指挥车、油罐车、牵引车、发射车,甚至运输主战坦克或履带式装甲运兵车,对司马杨和“申屠平”来说,这是个严峻的挑战,但周吉给“汽修基地”画了很大一块饼,他们的业务最终要囊括但不限于步兵战车、主战坦克、自行火炮,区区几辆卡车,说什么都得拿下。

    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,上关区“汽修基地”的正式工和学徒工没日没夜干活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,他们的回报也让人眼热,平均每人拿到了三倍工资,这些“代币券”可以在熙辰大厦和地安门流通消费,暂时不用,也可以存入公司的“信用社”吃利息。说来也怪,虽然是“乾泰集团”外派的劳务,他们却喜欢把工资存在“泗水安保”开设的“信用社”,这一点让宋骐和鲁广志很头疼。

    “代币券”由“泗水安保”财务部统一印制,宋骐和鲁广志虽然不是金融专业出身,以他们浅薄的常识,也知道流通币并非想印多少就印多少,有个术语叫“货币贬值”,还有个术语叫“通货膨胀”,谁都不想手里的“代币券”成为一叠废纸。货币需要锚定物,比较常见的是黄金、白银、石油,不过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穿,在末世毫无价值可言,荀冶选定的锚定物是粮食,“代币券”的锚定物是大米,最初100公斤大米价值100元“代币券”,这一比较虽然有小幅波动,到目前为止基本维持不变。

    “乾泰集团”面临的问题是,“代币券”大量流入“泗水安保”的“信用社”,他们变得没钱可用,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,鲁广志很可能连工资都发不出来,最终在某种意义上导致“破产”。邓守一也意识到这是双方独立结算造成的后果,临时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,“泗水安保”向“乾泰集团”无息放贷,确保集团正常运转,至于偿还的方式,可以日后再从长计议。

    问题解决了,债多不愁虱多不痒,但宋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集团似乎成了“泗水安保”的子公司,束手缚脚,不得自主。张景和提醒他,集团目前的“劳务输出”很不正常,“泗水安保”行事很霸道,只给集团一笔人头费,然后跟“雇工”直接结算工资,主动权完全在别人手里。光靠“人头费”这点进账,杯水车薪,坐吃山空,集团迟早会破产,他们必须找到新的“经济增长点”,换句话说,要么能弄到“硬通货”,也就是粮食,要么从“泗水安保”那边挣到钱。